林彪找粟裕谈话后,粟裕征求叶剑英的意见,叶:战将,要准备打仗
导读:当粟裕把林彪找他谈话的情况当面向叶帅汇报后,叶帅高瞻远瞩地说:“不要换小班,军科就叫宋(时轮)、钟(期光)他们去搞,要准备接大班。你是战将,要准备打仗”叶剑英和粟裕可以说是忘年交,叶剑英是十大元帅之一,排在元帅的最后一名,粟裕是十大将之一,排在大将的第一名。虽说两人在授衔上差距不大,但是实际上,叶剑英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上都要比粟裕老很多。虽然在建国前两人工作没有交集,粟裕一直在地方军队指挥作战,而叶剑英一直在中央工作,但是叶剑英对粟裕在战场上取得的卓越战绩是十分清楚和佩服的。粟裕指挥的战役中让叶剑英最佩服的应该是苏中战役,当时粟裕带领的军队与国民党的军队武器装备相比相差甚远,并且从人数上来看,国民党的军队人数也远远多于粟裕所带领的军队人数。国民党当时对这一战役抱着必胜的决心,但是粟裕运用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作战思路和原则,取得了七战七捷的战绩,并且歼敌五万三千人,是解放战争以来取得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的胜利,同时也对当时战局的扭转起到了重大作用----使得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计划得以顺利的实施。后来在建国后粟裕因为工作调动,到北京工作,并和叶剑英成为了邻居。粟裕一到北京马上去叶剑英家拜访了叶剑英,叶剑英也对粟裕赞赏有加,并称赞粟裕到总参谋部工作会对总参谋部的工作带来更多具有实战经验的指导。但是粟裕很谦虚,说自己一直在地方工作,没有中央工作的经验,怕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完成组织交给他的工作,叶剑英还安慰粟裕说:之前在战争年代党把兵权都交给他,他都完成地很好,更何况总参工作那。叶剑英对粟裕的鼓励,让粟裕很是感动,两人由于是邻居,所以经常走动,每次也是相谈甚欢。后来到1958年时,粟裕由于受到误解,遭受排挤和调查,但是叶剑英这时不仅没有远离他,反而还站出来为粟裕说话,并称粟裕并没有原则性问题,最多也就是骄傲。在当时的情形下,粟裕也是对叶剑英十分感激。后来不久粟裕就被调离军队,去了军事科学院,当时担任院长的正是叶剑英,叶剑英担心粟裕去了处境尴尬,怕其他同事为难他,所以在粟裕报道时的第一天对当时的同事们讲,粟裕实战经验丰富,并且很有军事战略眼光,大家要尊重他,多学习。后来粟裕在军事科学院工作了将近20年,一直勤勤恳恳,并且保持对国际形势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思路,为我军未来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苏联关系发生决裂,西方列强也对崛起中的中国虎视眈眈,西藏和新疆也出现叛乱。此时的中国可谓是内忧外患,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家安全方面也存在很多担忧。当时粟裕由于身体原因一直在苏联养病,粟裕在军事上的才华有目共睹,甚至美国杂志上对粟裕的评价都是“中国主要战略发言人”。如果能让粟裕重回部队,参与到国家军事筹备与发展中来,对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没准可以有所缓解,那些虎视眈眈的西方列强也会慎重思考。所以粟裕刚刚回国,林彪就与粟裕谈话,建议病好以后可以多去部队看看,如果有建议可以直接跟他反映,面谈,写信,打电话都可以。粟裕得知自己可以再次回部队,也是喜出望外,但是由于他刚刚休假回来,原本是准备计划替换军事科学院的几位领导,让他们也可以休假调养一下身体。现在林彪对他这样说了以后,粟裕也是十分纠结,不知道是该回去替班领导还是说要下部队去调研走访。所以在一次与叶剑英的会面中,粟裕向叶剑英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想征求叶帅的意见。当时叶帅斩钉截铁地说:“不要换小班,军科院就叫宋时轮,钟期光他们去搞,你要准备接大班。你是战将,要准备打仗”。叶帅这一指示,也正是基于当时我国与苏联关系决裂,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叶帅认为粟裕应该把精力放在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上,出于国家安全未雨绸缪,以应对未来的不测。叶剑英也建议粟裕身体好的时候多去部队走走,了解军队,做好重新回归军队的准备。并且担心粟裕工作起来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同时还在军事科学院组织了一个团队,和粟裕一起下部队展开调研。粟裕本身就有一颗精忠报国的赤诚之心,同时也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正值国家危难之际,自己也应该尽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由于粟裕长期未接触到部队的工作,虽然自己也时常关注部队的动态,但是与下部队掌握的实际情况很不一样,需要亲自去调研很多基层的实际情况。虽然粟裕在战争年代受的伤表面上已经好了,但是旧伤容易复发,而且在这时候粟裕已经年迈,骤然开始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也让粟裕的身体旧病复发。不过姜还是老的辣,粟裕当时考察了苏北中苏边境,很快就抓住了中国部队现代化国防问题之所在,写好了4篇重要报告向中央汇报,对我国当时的国防建设气到关键作用。粟裕能被叶剑英信任担此大任,除了粟裕神一般的作战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虽然在建国后,物质条件日益丰富,但粟裕没有变其本性,没有被外部环境所影响,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心: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